大数据分析特点?
500
2024-04-23
“杀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李先生最近就遇到过这个问题,新房装修,轻工辅料和橱柜衣柜都是找的朋友办的,结果并不比正常买便宜,附加赠品也少了不少,还要搭上请客吃饭还人情的钱。有些人做生意专门挣熟人的“信任钱”,因为熟人总是抹不开面子砍价或者挑质量,与陌生人购物挑三拣四相比,熟人的钱反而更好挣。
在大数据为王的今天,“杀熟”这件事不光是只出现在熟人之间,一些网络B2C平台也会利用大数据区分用户分别对待,使用频繁的用户就多收钱,新进用户就少收钱,这种事情经常出现在旅游出行、网约车等平台上,媒体也频频曝光,但是却屡禁不止,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大数据“杀熟”调查显示:有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曾被大数据杀熟,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虽然从道德方面讲“杀熟”是透支信用变现,但是李先生认为,从趋势来讲,“杀熟”将成为一种常态,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人逐渐接受。我们从买卖双方分别印证这个观点。
1、公司成本
前文说过,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平台运营核心,它的优势在于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为特定人群提供专属服务,增强用户的体验感。相比于技术的提升,我们的销售方式依然停留在过去,为了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平台把产品打包销售,用户购买会员或购买套餐,享受到需要的产品同时,又有很多不需要的产品被浪费掉。比如手机套餐中提供免费的电话时长与短信数量,我们把电话时长用完,但短信却没发几条;又比如视频会员,我们为了看一部电视剧买了会员,却无法看完所有的会员视频。从资源产出成本来看,没用到的资源就相当于浪费掉了。
这种打包销售看似公平,但却增加了公司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实现产品智能分发,让优品的真正价值无法体现。所以,在未来平台肯定会利用好大数据优势,精确定位每一位用户,进行用户“杀熟”,寻找愿意为产品多付钱的用户,为他们提供专属且优质的服务,次品逐渐被淘汰掉,这样企业成本降低的同时,利润也能得到提升。
2、用户体验
为满足众口难调的用户,平台只能产出或购买大量产品,打包起来销售,优品与次品一个价,这也就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久而久之优品制造者无法获得应有回报,产品的输出也就只求量不求质了。
对此解决的方法就是产品定制,比如我们家里使用的宽带,你每天用10GB是这个价,你每天用10MB也是这个价,这样其实也不公平,但是利用大数据“杀熟”,平台充分了解每个人的使用习惯,知道你在工作日使用宽带少,节假日使用宽带多,就可以在工作日开启宽带有偿分享功能,为你带来收益;在节假日为你提供专属服务包,增加带宽、极速客服、会员体验等等,虽然比别人多花了一点钱,但是产品与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大数据让平台更加了解你,为你提供专属产品的时候,肯定会与别人相比产生一些价格差,我们不愿意接受价格差的原因,更多是源于价格差并没有让我们体验到产品优劣,很多平台利用大数据,只是为了向依赖平台的用户多收钱而已,这是让我们唾弃的。买卖双方是通过产品连接的,只有让大数据服务产品,使用户觉得钱花的值,才会让用户愿意被“杀熟”,当然,这种“杀熟”还需要用户慢慢地接受,就像是音乐服务一样,以前听歌都是免费的,现在听歌更多人愿意付费,这需要时间让大家的价值观逐渐改变。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时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上哦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现实给老客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并依此获得利润最大化。
大数据杀熟的原因,无非就是部分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会把用户分类。更简单的说,其实就是把用户分类为价格敏感性用户和非价格敏感性用户。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杀熟,不如说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
大数据杀熟现象是指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消费习惯等因素,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或服务。这种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争议。以下是大数据杀熟现象的一些可能原因和对策:
原因:
1. 个人信息泄露:企业可能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了解用户的消费能力和偏好,从而对不同用户进行定价。个人信息泄露是大数据杀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市场垄断:某些企业在特定领域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实施差别定价,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3. 缺乏监管:目前对于大数据杀熟现象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监督。
对策:
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
2. 完善监管机制:政府应加强对大数据杀熟现象的监管,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的定价原则和行为规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 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应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选择权,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4. 增加市场竞争: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竞争,防止企业滥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差别定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解决大数据杀熟现象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市场竞争,实现公平和透明的定价机制。
数据杀熟并非是个人行为,而是在程序的打车算法中加入一些客户注册时间、客户终端设备型号等多方面因素计算出来的结果。
1.建立数据保护机制:对于收集的数据,应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2.增强数据透明度:应增强数据透明度,让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了解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方式
3.加强数据监管:应加强对数据使用的监管,确保数据使用合法、合规。
4.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应提升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准确、客观地分析数据,避免偏见和错误决策。
第
大数据之所以“杀熟”不“杀生”,有两个先决条件在起作用:
一是商家有充分的技术能力了解每个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从而针对每个人单独定价;
二是消费者之间彼此是区隔的,购买前无从得知或很难得知标准定价。
在平台看来,老用户属于存量用户,对平台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费刚需,新用户才是他们需要拉拢的增量对象。
平台就利用老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在原有商品价格上加价,以至于出现越“熟”越“杀”的情况。
此外,大数据的特性决定了“杀熟”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普通消费者取证难、维权难也助长了乱象泛滥。
针对大数据杀熟,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一个就是总不同的手机号码多注册几个用户,再有就是在几个类似的平台上轮流切换着用,自己控制使用频率,因为大数据算法可以知道你近期用了和它有竞争关系的平台了,然后你反过来再用他家的平台,他就会给你优惠了。
数据杀熟是指某些商家或平台利用个人数据分析,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价格或价格差异较大的商品。这种行为可能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损害消费者利益。
例如,在旅游预订网站上,同一间酒店房间可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显示不同的价格,价差可高达数倍之多,这就是数据杀熟。
为了避免大数据杀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对比价格: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在不同平台和不同设备上进行价格对比。例如,在 PC 电脑和手机上分别查看同一商品的价格,以了解是否存在价格差异。
2. 隐藏个人信息:在进行网购时,尽量避免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如消费记录、支付能力等。一些购物平台可能会根据这些信息对价格进行差异化定价。
3. 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使用 VPN 可以隐藏用户的真实 IP 地址和地理位置,从而避免商家根据用户所在地区设置不同的价格。
4. 避免成为习惯性消费者:尽量减少在同一商家或平台上的重复购买,以降低被商家识别为习惯性消费者的可能性。
5. 关注官方信息:在预订机票、酒店等服务时,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价格信息,避免被第三方平台的价格陷阱所迷惑。
6. 多方咨询: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咨询多家商家,了解不同商家的价格策略,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7.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浏览网页、使用 APP 等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商家获取并用于价格歧视。
8. 选择信誉好的商家:选择有良好信誉和口碑的商家进行购物和消费,以降低被大数据杀熟的风险。
总之,避免大数据杀熟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多方面对比和咨询,从而确保自身的消费权益。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应加强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