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特点?
500
2024-04-23
卫星大数据是指通过卫星遥感技术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资源的逐渐增加,卫星大数据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多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促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意识到卫星大数据的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卫星大数据具有数据获取范围广、时效性好、精度高等特点,能够为农业、气象、环境监测、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助力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卫星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其应用领域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农田土壤、植被、水质等数据,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
利用卫星大数据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植被覆盖情况等数据来精准调整灌溉和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卫星大数据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可以为气象部门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灾害监测服务。
在灾害监测方面,利用卫星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提前预警,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卫星大数据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大气污染、水质情况、土地利用等数据,可以为环保部门提供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帮助监测环境污染情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
利用卫星大数据技术,环保部门可以更加及时地监测环境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卫星大数据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城市地形、土地利用、交通流量等数据,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利用卫星大数据技术,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卫星大数据在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也是其重要应用方向之一,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资源分布、利用状况等数据,可以为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资源管理决策支持。
利用卫星大数据技术,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资源的分布情况,优化资源利用方案,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总的来说,卫星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其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不断累积,相信卫星大数据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到各个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此前,我国在北纬68°左右的瑞典基律纳(Kiruna)建了卫星接收站,开启了我国在海外建遥感卫星接收站的先河。无论在地球哪个角落的观测数据,最慢也只需4个小时即可下传。
目前,这样的模式可以保证常规气象服务。但是出现紧急情况时,卫星数据越快传到国内越好。如此,南极卫星站应运而生。
针对“风云三号”D星,我国与挪威合作,于今年完成了东南极洲毛德皇后地Troll气象卫星地面站(简称南极站)的建设。原来最迟4个小时的接收时效,一下子缩短至1个多小时。实际上,90%全球观测数据,从观测之时算起可80分钟内传回国内进行处理。
卫星通信使用的主要是无线电波来传递数据。具体来说,卫星通信系统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将地面的信号发送到另一地点,或者将信号从地面接并传输到其他地方。这涉及到两个主要的频段:
1. 微波频段:微波频段指的是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的电磁波,典型的微波频段包括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这些频段被广泛用于卫星通信,包括广播、电视、电话和互联网传输等。
2. 射频频段:射频频段指的是低频无线电波的范围,一般指30千赫(kHz)到300千赫(kHz)之间的频段。射频频段主要用于卫星导航系统(如GPS)的信号传输。
当地面用户发送数据时,数据会经过调制和编码等处理,然后以微波或射频信号的形式发送到地面上的卫星接收站。接收站将信号放大、解调和解码,然后再将数据发送到目标地。在目标地,接收站会再次放大、解调和解码信号,将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卫星通信中,信号的传输需要克服大气层对无线电波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卫星信号传输的时延和传输容量等因素。因此,卫星通信系统需要考虑到天线设计、频率分配、信号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携载“人民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此项目作为人民数据·人民星云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标志着主流媒体正式进军卫星数据领域。此项目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一体化卫星大数据综合解决方案,构建综合的空天数据产品共享服务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应用模式。大数据产业正借势发力,积聚力量迈向更具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数据应用场景已经越来越生活化、大众化,如卫星互联网和大数据金融等关键领域已经让大数据应用上升到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层面。今天,大数据产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加油站”,明天,数字经济将驱动世界成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大家庭,共同发展进步。
1. 是开放的。2. 因为spot卫星数据是由法国航天局(CNES)负责运营和管理的,他们将数据开放给全球用户,包括学术界、研究机构和商业用户,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商业应用的发展。3. 开放spot卫星数据使得研究人员和用户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如地球观测、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这样的开放政策有助于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
卫星应用产业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基于多数据源的行业应用是产业化主要方向,被广泛用于环保、应急、特种行业、自然资源、精准农业等多个领域,黄金赛道属性明显。
(1)卫星应用产业链梳理:卫星应用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目前,航天宏图的业务聚焦于卫星运营服务领域,定增募投项目实施后,航天宏图有望独立运营其委托发射的SAR卫星,进而提升其遥感数据的运营价值。
(2)按照卫星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①卫星通信是指以卫星为中继站进行数据通信,主要应用于地面通信覆盖并不好的地方,如飞机、高铁、高山,以及一些应急通信的场景。通信卫星的运营模式类似基础电信运营商,今年4月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中央信息化企业。②遥感卫星通过对地球系统或物体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数字化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观测对象多方面特征信息。卫星遥感本质是以上帝视角,通过录像、光谱数据传输、雷达等方式记录与地球的相关数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中屡被提及的卫星云图就是遥感成像技术的直观展现形式。③导航卫星是按照多普勒测速、时间测距等理论方法,算出用户的位置,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定位。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3)卫星运营服务产业链以卫星数据处理为核心,我国在这一细分产业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已经领先世界,产生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①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所谓卫星数据处理,就是指通过基础软件或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参数反演、特征提取、分布界定、变化监测、关联挖掘、仿真模拟、推演分析等加工处理,获取可以应用的信息。②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是卫星应用行业的制高点,是卫星数据应用向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大众化方向转变的基础,是推广卫星行业示范应用及数据分析服务的驱动力,是卫星应用行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根本。③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海量遥感数据快速处理技术,即基于算法并行调度和CPU/GPU内存全流程逻辑处理理论,攻克GPU加速、多核并行、集群计算等技术,提高处理速度。第二,多源异构遥感数据融合处理技术,为提高获取信息的精准性,需要融合处理光学、高光谱、雷达、无人机等多源影像数据,需要攻克平差技术、异源影像匹配技术、匀色技术等,提高处理精度。第三,智能化处理技术,遥感数据体量巨大,只有突破智能化处理技术,构建海量遥感样本库和深度学习模型对数据中的复杂特征进行自动学习,才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及智能提取,才能为用户提供及时的精准信息,这是提高行业应用标准和推广数据分析服务的根本。
(4)通导遥融合加速,基于卫星融合的政务及大众化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开始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一体化大众服务作为下一个竞争热点。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将研究构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的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能同时提供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服务,实现天基信息全天时、全天候、全地域服务。
(5)应用领域广阔,卫星应用服务黄金赛道属性明显。①卫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卫星应用新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如高空间分辨率技术可实现地物分类、目标提取与识别、变化监测;高光谱分辨率技术可实现矿物成分及其丰度精确识别、农作物长势监测与品质评估、目标侦察、阵地与装备伪装识别;高时间分辨率技术可实现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天气的实时监测与预报。随着卫星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气象、海洋、水利等20多个政府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广泛开展行业应用示范,用于支撑政府精细化监管与科学决策。②随着卫星行业示范应用的快速推广,又衍生出卫星应用服务新业态,即依靠基础软件平台和核心技术,对卫星数据进行提取、加工、解译处理,为用户提供监测分析服务或信息挖掘服务等,如大气污染监测服务、黑臭水体监测服务、精准农业服务等。
以精准农业为例,通过综合应用北斗导航、遥感、地理信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能完成精准化施肥灌溉,产量评估,开展农机自动化调度和精准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
我国航天产业紧跟世界步伐,遥感和导航领域已经逐步进入了商业化进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要分阶段逐步建成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业务卫星发展模式和服务机制,形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框架。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和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卫星服务业在全球卫星产业整体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230亿美元,已成为带动全球航天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鲸准研究院的数据,中国卫星应用服务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976.4亿元,2018-2019年同比增速均超过15%,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市场,未来增长空间较大。预计我国卫星应用服务市场将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到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20.5亿元,2019-2022年CAGR为23.08%。
扫码获取行业研报图册1.0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推荐一个遥感影像下载平台,地理遥感生态网平台,数据蛮齐全的,你可以去下载!
高分系列:高分一号2m、高分二号0.8m;
资源系列:资源三号、资源02C;
国外数据:wordview(0.5m)、planet(3m)
中低分辨率:
高分一号16m、planet(PS0、PS1)、环境星30m
modis(250m+500m)、哨兵2号、landsat等遥感影像。
卫星大数据,作为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卫星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卫星大数据是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采集到的大规模数据集合,包括卫星图像、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可以为气象预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卫星大数据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阅读有关卫星大数据的文章,让我对这一未来科技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卫星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能够改变世界的力量。通过对卫星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被认为是新的石油,卫星大数据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正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大数据,实现更智能的城市管理、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更有效的灾害监测预警等目标。
未来,随着卫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卫星大数据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愈发广泛。卫星遥感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全球覆盖的优势,为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地球观测数据,为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城市规划等提供了重要支持。
而大数据处理技术则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卫星遥感与大数据处理的结合,不仅加速了地理信息技术的革新,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环境保护领域,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情况,为气候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湿地退化等环境问题,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业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参数,帮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卫星遥感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处理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发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分析人口流动、交通拥堵等信息,优化城市布局和交通系统。
在应急管理和救灾领域,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整合各类数据源,实现快速响应和决策支持。通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将卫星遥感数据和其他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大量空间数据需要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以实现数据的更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数据与采集的其他地理数据结合,可以形成多源数据融合,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完善的数据支持。
在精准农业、城市智能化建设等领域,卫星遥感与大数据处理的结合将大大提升数据处理和应用效率,为各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遇。未来,卫星遥感与大数据处理的融合将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