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特点?
500
2024-04-23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口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工具,也开始受到了大数据技术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对人口普查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变革。
大数据技术的介入
传统的人口普查通常依赖于问卷调查、人工统计等方式,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而引入大数据技术后,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手段,快速、精准地对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极大地提高了人口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与整合
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多源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的官方数据,还可以整合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数据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人口的各个方面特征和需求。这种全面性的数据整合有助于更精准地制定政策和规划。
精准定位与预测
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口普查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人口分布、结构和变化趋势,为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社会服务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大数据还可以帮助预测未来人口发展的走势,为决策提供参考。
隐私与安全问题
然而,大数据对人口普查的介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其中包括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如何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对人口普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带来了效率和精确度的提升,也需要我们认真应对隐私与安全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数据与人口普查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带来新的契机。
在将人口普查数据导入Excel时,有两种主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照网页上的表格,直接将数据输入到Excel工作表中。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复制、粘贴功能,将网页上的表格复制到Excel工作表中。
如果选择第二种方法,首先需要在网站上找到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格,并选中需要的数据。然后可以通过右键点击,选择“复制”,接着在Excel中的工作表上选择一个起始位置,右键点击并选择“粘贴”。这样,网页上的人口普查数据就被复制到了Excel中。
另外,如果你的数据是以文件形式存在,如XML或TXT等格式,那么可以通过Excel的“数据”选项卡中的“从文本/文档”或者“自网站”等功能来导入。具体操作步骤可能需要参考相关教程或者软件的帮助文档。
最后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导入数据,都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导入后,可以进一步利用Excel的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根据2020年的大同市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同市的总人口数量为X万人。这一数据是通过对全市范围内的居民进行登记和统计得出的。人口普查是一项定期进行的统计调查,旨在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通过进行人口普查,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规划城市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等。除了人口数量,人口普查还会收集其他重要的人口信息,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这些数据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口普查数据也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市场调研等领域,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国家人口普查记录五普、六普国家采用光电采集数据,原始普查表由地市统计部门保管,之前的(四普(1982)以前的)由省统计部门统一保管,因全省资料太多,不能放在政府部门,听说放到部队管制秘密地方保管。不过最后的气象,都是档案局的档案保管仓库。人口普查档案指在国家人口普查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人口普查工作中形成的调查统计材料、表册;二是领导和组织人口普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人口普查档案指在国家人口普查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
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①人口普查工作中形成的调查统计材料、表册。如人口普查登记表、计算机编制的各种数据带、各种手工汇总表和机器汇总表等。
②领导和组织人口普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关于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决定、通知、规定以及普查办法、实施细则、会议文件、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来往函电等。
人口普查登记表是直接向居民调查的原始记录,是人口普查的第一手材料,是汇总、整理人口普查资料的依据。
2021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人口总量。全国人口[注]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二)户别人口。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三)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八)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
(九)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
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惠州城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区)人口为3494715人,占全市人口的57.83%,县域(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人口为2548137人,占42.17%。其中,惠州市人口最多的区县为惠城区,常住人口为155.88万人,其次是博罗县、惠东县,而龙门县是惠州人口最少的区县,常住人口为31.9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7个县(区)人口数均有增长。其中,人口增加超过30万的有惠城区、惠阳区,分别增加394259人、387420人;人口增加超过20万人的有大亚湾区,增加251901人。
2021年5月深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炉,深圳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1756.01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10年间,深圳市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呈现人口性别比有所提高,人口红利继续保持,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新特点。
深圳人口依然“年轻”
普查结果显示,深圳人口性别比有所提高。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6.52万人,占55.04%;女性人口为789.48万人,占44.96%。总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23上升为122.43。
从人口年龄分布上看,深圳人口红利继续保持。深圳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65.34万人,占15.11%;15-59岁人口为1396.60万人,占79.53%;60岁及以上人口为94.07万人,占5.3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52万人,占3.22%。
与2010年比,深圳人口比重呈“两头增加、中间减少”态势。但是,虽然深圳15-59岁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却仍然比全国高16.18个百分点,比广东省高10.73个百分点,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轻”,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
深圳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深圳人口素质仍在不断提升。”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看,与2010年比,我市由10.91年提高至11.86年,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95年和1.48年,我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看,与2010年相比,深圳由17545人上升为28849人,分别比全国、全省多13382人和13150人,表明深圳高素质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高学历层次人才不断增多。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深圳人口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劳动力规模依然庞大,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
根据梧州市统计局公布,2021梧州市市区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人口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为282097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8220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61223人,下降2.12%,年平均递减0.21%。
二、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889839户,集体户24937户,家庭户人口为2644654人,集体户人口为17632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2人减少0.55人。
三、民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743372人,占97.2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7605人,占2.75%,其中壮族人口为37792人,占1.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4204人,下降2.6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2981人,增长20.09%,其中壮族人口增加10494人,增长38.44%。
四、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56638人,占51.64%;女性人口为1364339人,占48.3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5相比下降0.98。
5月27日上午,承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布了承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按照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根据《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承市政字〔2020〕2号)要求,承德市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年多来,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下,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并顺利通过国务院和省人普办的评估验收,取得重大成果。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如下:
一、人口总量
全市总人口为335444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73201人相比,减少118757人,下降3.42%。其中:男性1700675人,女性1653769人,性别比为102.84%。
分县市区情况:双桥区358431人,双滦区187361人,鹰手营子矿区54730人,承德县340579人,兴隆县271628人,滦平县268647人,隆化县347707人,丰宁满族自治县326353人,宽城满族自治县240579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423676人,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5375人,平泉市399378人。
二、户别构成
全市共有家庭户1236849 户,集体户35303户,家庭户人口为3175335人,集体户人口为17910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6人。
三、人口分布
12个县(自治县)市、区、高新区中,人口超过30万人的县市区有6个,在20万人至30万人之间的县市区有3个,在10万人至20万人之间的县市区有2个,少于10万人的县市区1个。其中,市辖区(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计735897人,占全市人口的21.94%。
四、性别构成
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700675人,占50.70%;女性人口为1653769人,占49.3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8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5.48相比,下降2.64个百分点。
五、年龄构成
全市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94157人,占17.71%;15-59岁人口2022493人,占60.29 %;60岁及以上人口为737794人,占21.99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472399人,占14.0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0.3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82 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9.4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5.49个百分点。
六、受教育程度
全市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2926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24606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5356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3159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988人增为12796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2069人增为126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902人减为3737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9229人减为27772人。
七、文盲人口
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921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6449人,文盲率由4.38%下降为3.23%,减少1.15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898080人,占56.5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56364人,占43.4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28080人,乡村人口减少646833人,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7.17个百分点。
九、流动人口
全市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999462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34440人,流动人口为865022人。在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81693人,省内市外流动人口为869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559072人,增长126.95%;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70104人,增长108.97%;流动人口增加488968人,增长130.03%。
此次普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普查登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严密地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10年来承德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对准确把握全市人口变化规律、健全“十四五”规划政策体系、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市统计局通过官网发布了《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10466625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长27.33%,成为人口超千万城市之一!
东莞所有街道和镇区中,单镇区人口占比最大的是虎门镇,人口总数83万余人,占东莞全市人口总数的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