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特点?
500
2024-04-23
制度伦理学亦称“体制伦理学”。是以制度伦理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
制度伦理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类道德生活中各种人伦关系中某些道德活动方式的稳定形式及规定规则,是与政治法律制度并存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的道德法典。
政策伦理理论是关注伦理和价值的维度。
区别:
1、东方思想更切实更健全,西方思想更抽象,更理智。
2、西方伦理根据个性,东方伦理根据家庭。
3、西方伦理尊重个人权利,东方伦理蔑视个人权利。
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
一、家国同构基础上的忠孝伦理。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保留着氏族社会重视家族血缘关系传统和认同,家国同构是其显著特征。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家庭的基本结构与成员间的亲情关系被推而广知得用作国家的政治结构原则和社会人际伦理范型。
二、公忠爱国的整体主义精神。中国伦理思想以家族和群体为本位,认为人之所以优于和高于动物,在于人成能群,彼不能群。是个人为家族和国家的一份子,强调整体利益和群体价值,主张天下为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仁爱和谐的伦理情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仁爱,推崇和谐,向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四、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追求。中国伦理思想重视义利之辩。励志片曾被看作是人生之大防。我为学之根本,治乱之总纲。其他诸如人禽之辩,王霸之辩、志功之辨、理欲之辨、才性之辩、仁富之辩等莫不是义利之辩的展开和深化。
五、修身为本的尊道贵德传统。在中国伦理思想中,立德、比立功、立言更为重要,德被认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无论是个人身处何种社会阶层。
六、包容会通的伦理文化胸怀。中国伦理思想传统,崇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理念,既相互辩难,又相互吸收。
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
一、价值两分的张力结构。西方伦理学思想传统从形成伊始具有两分张力的特征。具体地说,首先,它本身的源头是二元性的,有古希腊美德伦理和希伯来宗教伦理所构成的两希传统本身具有异质的特征。
二、神人二元的伦理互竞。两希传统的源头实际预订了西方伦理思想不仅始终无法真正逾越双轨并行的思维轨道,而且也不得不时常面对两种传统之间的竞争局面。
三、个人和权利优先。个人中心、权利优先决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实际上从苦希腊罗马开始,个人及身份特性便凸显于公共视野之中:人从一开始就被置于城邦——国家的公共视野之中,而不是置身自然人伦关系之中。
四、道义论与目的两分。道义论和目的论是伦理学的两个不同或相互对立的基本取向。他们分别以道义和目的为伦理思想的宗旨。
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反馈
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信息伦理
外文名
information ethics
摘要
轻松涨知识
信息伦理结构内容
发展史
轻松涨知识
2分钟
《计算机基础》——信息伦理的自律原则和底线原则
15.86万观看
1
信息伦理结构内容
信息伦理不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和强行执行的,是在信息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信息伦理结构的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
两个方面
所谓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前者指人类个体在信息活动中以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感、行为和品质,如对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对非法窃取他人信息成果的鄙视等,即个人信息道德;后者指社会信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如扬善抑恶、权利义务、契约精神等,即社会信息道德。
三个层次
所谓三个层次,即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关系、信息道德活动。信息道德意识是信息伦理的第一个层次,包括与信息相关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它是信息道德行为的深层心理动因。信息道德意识集中地体现在信息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之中;信息道德关系是信息伦理的第二个层次,包括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权力和义务的基础上,并以一定信息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如联机网络条件下的资源共享,网络成员既有共享网上资源的权利(尽管有级次之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遵循网络的管理规则。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大家共同认同的信息道德规范和准则维系的。信息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被经济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所决定、所派生出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关系,信息道德活动是信息伦理的第三层次,包括信息道德行为、信息道德评价、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道德修养等。这是信息道德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层次。信息道德行为即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采取的有意识的、经过选择的行动。根据一定的信息道德规范对人们的信息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即为信息道德评价。按一定的信息道德理想对人的品质和性格进行陶冶就是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修养则是人们对自己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行为的自我解剖、自我改造。信息道德活动主要体现在信息道德实践中。
有机统一
总的来说,作为意识现象的信息伦理,它是主观的东西;作为关系现象的信息伦理,它是客观的东西;作为活动现象的信息伦理,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换言之,信息伦理是主观方面即个人信息伦理与客观方面即社会信息伦理的有机统一。
2
发展史
兴起与发展
信息伦理学的形成是从对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研究开始的。信息伦理的兴起与发展植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困境,以及建立信息社会新的道德秩序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促使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在对信息化及信息社会理论的研究进程中,西方学术界逐渐发现了一系列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并为此开辟了一门新的应用伦理学——信息伦理学。它最早源于计算机伦理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授W·曼纳首先发明并使用了“计算机伦理学”这个术语,1971年G·M·温伯格在《计算机程序编写心理学》一书中,首先对信息技术对社会伦理问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信息伦理论文和专著的涌现,使信息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85年,J·H·穆尔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计算机伦理”概念。同年,德国的信息科学家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发表题为“信息科学的道德问题”的论文,研究了电子形式下专门信息的生产、存储、传播和使用问题,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信息科学伦理学”、“交流伦理学”等概念,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信息伦理学的问题,包括信息研究、信息科学教育、信息工作领域中的伦理问题,他将信息伦理学的研究放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知识等背景下进行,他认为任何伦理理论都是对人的自由的反映,通信与信息领域的伦理理论也是如此。这是最早以信息科学作为伦理学研究对象的论文。1986年,美国管理信息科学专家R·O·梅森提出信息时代有4个主要的伦理议题:信息隐私权,信息准确性、信息产权及信息资源存取权。
深刻的变化
90年代,信息伦理学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冲破了计算机伦理学的束缚,将研究的对象更加明确地确定为信息领域的伦理问题,在概念和名称的使用上也更为直白,直接使用了“信息伦理”这个术语。1996年,英国学者R·西蒙和美国学者W·B·特立尔共同发表题为“信息伦理学:第二代”的文章,他们认为,计算机伦理学是第一代信息伦理学,其所研究的范围有限,研究的深度不够,只是对计算机现象的解释,缺乏全面的伦理学理论。1999年,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发表论文“数字图书馆的伦理学方面”,该文对信息时代发生巨大变化的图书馆方面产生的伦理问题加以分析和论述。2000年,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又发表论文“数字时代的伦理与信息”,这篇论文的主题还是论述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伦理问题,但他指出:“作为一种描述性的理论,信息伦理学揭示了一种权利结构,这种权利结构对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信息观念和传统观念的态度产生影响,作为一种不受约束的理论,信息伦理开创了对道德态度和道德传统的批判”。随后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又发表题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伦理挑战”的论文,文中专门论述了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特别讨论了网络环境下提出的信息伦理问题,他将信息伦理学从计算机伦理学中区分出来,强调的是信息伦理学。他认为,新的信息技术提出了对伦理学的挑战,在虚拟现实中存在着对传统的伦理关系的威胁。拉斐尔·卡普罗教授的信息伦理学观点的变化,反映出信息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变化。
工业化信息化结合
在全球化的信息浪潮中,我国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充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力争跳跃式地实现向信息社会的转型。而要顺利地完成我国信息化的任务,要构建一个有序的信息社会,除了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之外,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伦理体系也势必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本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且影响深远,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文化传统与新型的信息伦理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商机,信息就是财富。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培训员工的伦理与道德建设,严防内部商业机密外泄!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联系、作用和发展变化的反映。信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具有普遍性,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可再生等特性。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声音,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
数据和信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就成为信息;而信息需要经过数字化转变成数据才能存储和传输。 接收者对信息识别后表示的符号称为数据。数据的作用是反映信息内容并为接收者识别。声音、符号、图像、数字就成为人类传播信息的主要数据形式。因此,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1、在择一个好的专业是很重要的,一个对的专业会让学生们的就业前景更加明亮。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好的。该专业需要学生们掌握一些数学基础以及计算科学、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还有基本的设计能力、算法分析等,学生们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数据库应用技术、汇编语言、计算智能、java语言、计算机图形学、处理信息、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基础、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模型、模糊数学、实变函数、物理学、现代密码学教程等等。该专业将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相结合,希望学生们能够好好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相关的工作。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可以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工作,要是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在这些领域成为一个高级专门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深造学业,通过提升学历希望日后能够谋求更好的就业环境。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有些同学数学成绩不好的话,建议谨慎报考该专业喔。
1 古代伦理与现代伦理有很多不同之处。2 古代伦理更加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甚至有些倾向于权威主义和等级制度。3 现代伦理则更加注重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自主性,尊重多元化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4 总的来说,古代伦理更加依赖传统和规范,而现代伦理更加关注理性和经验,追求更加公正和民主的社会秩序。
公共伦理和私人伦理都是道德规范,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异同:
相同点:
1. 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则和准则,旨在促进公正、诚信、责任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2. 无论是公共伦理还是私人伦理,都需要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感受,以及社会的整体利益。
不同点:
1. 适用范围不同:公共伦理适用于公共领域,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公共机构的行为准则;而私人伦理则适用于私人领域,涉及到个人、家庭、朋友等之间的关系。
2. 重点不同:公共伦理强调公正、平等、透明和责任,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而私人伦理则更注重诚信、尊重他人、关爱和宽容,旨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品德。
3. 法律约束不同:公共伦理通常受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违反公共伦理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而私人伦理则主要依靠道德规范和自我约束,违反私人伦理的行为通常只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4. 社会作用不同:公共伦理对于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私人伦理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个人形象。
总之,公共伦理和私人伦理都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适用范围、重点、法律约束和社会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信息管理伦理是指信息价值、信息管理过程的优化、信息管理行为准则和信息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为实现对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效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信息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伦理原则:
(1)优化原则,信息质量要高,一是信息本身具有真实性,二是信息应符合用户特定的需要,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
(2)时效原则,信息应及时,过时的信息是无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