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特点?
500
2024-04-2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发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及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
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
世界发展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史前时期(相当于“原始社会“);
2、古典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的时期,相当于“奴隶社会”);
3、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
4、近代时期(相当于“资本主义”发展兴起的时代);
5、“漫长的十九世纪”(工业文明的时代);
6、现代史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历史本身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后就出现,但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
这种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纪 末开始发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对世界历史感到兴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纪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学术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来,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欧洲以及美国的历史课程主流,才开始由西洋史转向世界史。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商品货币关系也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发展起来,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这也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学精神枷锁。
世界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农业发展上千年,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阶段。
原始农业
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是以磨制石器工具为主、采用撂荒耕作方法、通过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方式来进行生产的农业。
首先是南纬10°到北纬50°之间的一些地方,开始了从采集、狩猎经济向原始农业的过渡。西亚、北非、中国、印度及中美洲等地古老文明的出现,最初都与农业的发生直接相关。
人类早期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木棒,还学会了把石斧、石锄等经过磨制的石器缚在木棍上,用来开荒掘地,种植作物。
后来有些地方发明了简单的木犁和青铜农具,并用驯化了的牛、马等大牲畜作为役畜来牵引。但主要的工具仍是取自自然界的木、石等材料,主要的动力也还是靠人的劳动。
土地在耕种一段时间后地力衰竭,就按下暂停键,等待自然恢复好后再重新开启。
原始农业首先出现在以下地区
西亚地区
原始农业在西亚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及其邻近地区出现较早。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000年金石并用时期,就已发展了灌溉农业。
埃及
埃及的原始农业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沿岸土地得到灌溉,沉积下来的淤泥含有较多肥分,有利于作物生长。
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王国时期,已经有了牛拉的木犁、碎土的木耙和金属制作的镰刀;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亚麻,还种植橄榄、葡萄以及多种蔬菜。
中国
中国的原始农业约有近1万年的历史。当时北方黄河流域是春季干旱少雨的黄土地带,以种植抗旱耐瘠薄的粟为主; 长江流域以南是遍布沼译的水乡,多栽培性喜高温多湿的水稻。
最早都实行撂荒制。青铜农具已经出现,但未在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一般农具虽较前有所进步,但仍多以木、石为主。农具的形制续有改进,所谓“六谷”、“六畜”都已形成,农业有了明确的分工。
印度
当时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和豌豆等,并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亚洲棉花栽培,水稻栽培也已遍及许多地方;除了木石农具以外,青铜制的锄和镰已有应用。
美洲
新大陆的印第安人,早在欧洲移民来到之前,就已独立地形成了原始农业,尤以中美洲及中央安第斯地区较为发达。印第安人除种植玉米外,还培育了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一大批在当今世界上受到广泛利用的作物。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是使用铁、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
由原始农业进入古代农业的过程,在西方是从奴隶制的希腊、罗马开始的,在中国则发端于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时候。
古代东西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都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
希腊
约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希腊克里特岛始使用铜和青铜农具。到公元前1130年,多里亚人开始使用铁器。最早的铁制农具是镰刀,接着其他铁制农具得到发展。
5世纪中期,开始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的一熟制,在较为贫瘠的地方则采用了三圃制,交替种植大麦、稷并安排休闲。
罗马
罗马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时已形成农业村落,实行二圃制的经营方式,从春到秋的休闲期中实行3~5次休闲耕,在秋雨来到之后播种冬麦。冬季为了便于排水,田间多作畦掘沟。
西欧
欧洲少数地区如希腊克里特岛、希腊马其顿地区以及中巴尔干地区等约在公元前6000~前3000年即发生了原始农业,对西欧古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土地利用方式是典型的三圃制,即将全部耕地划分为3个耕区,依次轮流种植冬小麦、春小麦和进行休闲。但在中世纪实行三圃制的欧洲,农业生产管理较为粗放,一般用撒播方式播种,几乎不进行田间管理,产量很低。
中国
从春秋战国实行铁犁牛耕进入传统农业阶段后,基本上结束了撂荒制,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土地的精耕细作,采用土地连种制。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到战国中期之后,带有铁制犁铧的耕犁就逐步得到推广。
唐代水田用的江东犁,形制已相当完备。唐宋以后,江南地区修筑圩田,形成水网,再用筒车、翻车提灌;在东南、西南的丘陵山区,修建梯田,有利于生产及水土保持。
现代农业阶段
伴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不可持续发展性的认识,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农业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别,它在西方又经历过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以智能化和机械化为特征。
现代农业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经历过不同的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农业的确立
在西方,英国在14世纪废除农奴制以后,经过16~18世纪的圈地运动,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大租佃农场已占绝大多数。其他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一条是美国式的道路,在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关系的基础上,在小农经济自发分化的过程中,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农场经营。另一条是普鲁士道路。在德国,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没有彻底消灭封建的土地关系,农奴-地主经济是逐渐地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的。
西欧近代农业技术的变革
西欧农业上的技术改革以英国为最早,18世纪末,塔尔所倡导的中耕法和设计的马拉式条播器及中耕机得到逐步应用推广,开始改变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粗放经营方式。
19世纪初,推广了轮栽式农业。它是把耕地分成4个部分,轮换种植芜菁、大麦、三叶草和小麦。其中,放牧地由于放牧多已改为舍饲,扩大了耕地面积。
同时,包括豆科牧草在内的合理轮作措施和较为精细的田间管理,使单产也有所提高。这样,轮栽式农业就逐步取代了三圃制,耕地得以充分合理利用。
美国近代农业技术的变革
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美国为了迅速提高农业产量,进行了农机具的改革。19世纪初开始使用畜力农业机械,1825年第一台马拉棉花播种机注册登记,接着谷物收割机、畜力脱谷机、玉米播种机及割草机等相继问世。
到19世纪50年代,马拉农具已普遍使用。1850年美国开始使用蒸汽机,最早是用在脱谷机上。1870年试制成第一台蒸汽拖拉机,1910年生产出汽油拖拉机。
进入20世纪后到20年代,则是蒸汽机与内燃机争相发展的年代。此后蒸汽机即被淘汰。美国以农机具的改革作为技术革命的起点,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发达国家农业的现代化
从20世纪初主要是20年代开始,农业生产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进入现代化时期。它的标志是内燃机牵引的轮式通用拖拉机逐步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动力。法国从30年代初开始,1955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英国从30年代初开始,在二次大战后就完成。联邦德国在1935年开始,到1955年基本实现。
苏联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从1929年开始对农业实行技术改造,在1955年结束了这个技术转变过程。美国从40年代以后转向采用化肥和其他技术措施来提高农业产量。
有些地方轮栽式农业向专业化的自由种植过渡,出现了小麦、玉米、棉花以及蔬菜、果树等的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畜牧业和园艺业中还出现了更加集约化的设施型农业。
经历了4个时期:
1. 古代客栈时期(12 世纪一18 世纪),客栈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最早期的客栈,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是为适应古代国家的外交交往、宗教和商业旅行、帝王和贵族巡游等活动的要求而产生的。
2. 豪华饭店时期(18 世纪末一19 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旅游开始成为一种经济活动,专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的豪华饭店应运而生。在欧洲大陆上出现了许多以“饭店”命名的住宿设施。
3. 商业饭店时期(19 世纪末一20 世纪50 年代)商业饭店时期,是世界各国饭店最为活跃的时代.是饭店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使饭店业最终成为以一般平民为服务对象的产业,它从各个方面莫定了现代饭店业的基础。
4. 现代新型饭店时期(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队复和繁荣,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上出现了国际性的大众化旅游。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外出旅游和享受饭店服务的人们迅速扩大,加快了旅游活动的普及化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的频繁化。这种社会需求的变化,促使饭店业由此进入到了现代饭店时期。
企业征信的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经过经济恢复时期后,到20世纪60年代普遍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内外贸易量大幅度增加,交易范围日益广泛,企业征信的业务量也随之迅速增大,从而进入了大规模信用交易的时代。
一、全球企业征信业的发展历史
企业征信的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经过经济恢复时期后,到20世纪60年代普遍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内外贸易量大幅度增加,交易范围日益广泛,企业征信的业务量也随之迅速增大,从而进入了大规模信用交易的时代。
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征信服务业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运作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对各国经济发展和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
1、1849年,JohnM.Bradstreet在辛辛那提注册了首家信用报告管理公司,随后,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逐步发展成为企业征信领域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并最具影响力的领先企业——邓白氏集团(Dun &Bradstreet Corporation)。
2、美国企业征信的早期快速发展得力于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规模爆发,大批公司破产,许多债务因为诸多企业的破产而成为坏账。这种经济泡沫的破灭使得政府和投资者重新认识到征信的重要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信用管理机构的条例,民间征信机构就此蓬勃发展。
3、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期间,美国国会先后出台了16项法律,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消费者资信调查、商账追收行业明确立法,允许相关信用信息的公开披露,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
4、美国的征信是市场化运作的,这是其自由经济思想在征信业的具体表现,一切通过法律体系来规范。
欧洲
1、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欧洲银行资金充沛,大公司和固定客户很容易从银行获得融资款。因此,市场对企业征信的需求量不大,主要是由公共征信系统采集公司和贷款数额较大的个人客户的信息,为中央银行更好地监督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服务。
2、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间接融资地位下降,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征信又重新被投资人和金融家们加以重视,用来评估企业申请贷款和信用额度的资质,私营企业征信机构开始兴起,尤其在德国和意大利渐渐居于国内市场
财产的保险历史是很悠久的,它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起初它起源于共同海损之中,共同海损分摊原则可视为财产保险的原始状态。共同海损分摊原则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商人,当地商人用船运运输货物。然而,为了防止船舶在遭受自然灾害后沉没和减轻载荷,将部分货物抛入大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谁的货物该丢弃?没有人愿意丢弃任何人的物品。共同海损分摊原则规定,如果损失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应由全体当事人共同承担损失。也就是说,为了保护全船的利益,甲商船将所有货物抛入水中,则被保护的船上的其他商人要共同承担甲的这部分损失。后来,欧洲国家开始出现了一些为航海运输提供保险保障的机构,也就是最初的海上保险。
1 射孔技术的发展过程射孔技术是随着套管井地层与套管之间注入水泥密封的固井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高压储油层的开采,各个生产层带的隔离都离不开完井中的水泥注入固井工艺。最早在套管壁上打孔是用机械切孔器。这种切孔器是借助于钻杆下入井中,然后,打开切刀,靠上提力量迫使切刀切入套管壁,切刀绕切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