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 啤酒

797科技网 0 2024-11-19 15:57

一、德国工业4.0 啤酒

德国工业4.0是指德国在工业生产方面的第四次重大变革,该概念于2011年首次提出,旨在实现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生产和自动化流程。作为德国制造业的重要里程碑,德国工业4.0的发展影响着全球产业链的变革和升级。

德国工业4.0的核心概念

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企业可以借助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德国工业4.0的特点

  • 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自动化流程:利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 定制化生产: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德国工业4.0的影响

德国工业4.0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德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对全球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德国工业4.0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国家的工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啤酒产业与德国工业4.0

德国作为啤酒文化的发源地,啤酒产业是其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随着德国工业4.0的推进,啤酒产业也在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二、德国工业4.0是什么 "pdf?

德国工业4.0是什么,是互联。

可简单归纳为“123”,即1个核心——CPS赛博物理系统,2个主题(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3项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再外加“双领先的策略”。【也谈工业4.0:如何接地气】可以了解下国内一些制造业的运用情况。比了解一些概念深刻多了。

三、如何评价新概念「德国的工业 4.0」?

对这个问题关注一段时间,有点自己的想法。虽然身处汽车制造链内,但毕竟离技术已稍远,且对很多东西只是一知半解,以下内容还请各位不吝指正。

典型的工业制造至少存在三种有较大差别的模式。

  • 少品种大批量大规模生产,是早期汽车主机厂的常见生产模式。随着单一车型的多配置方案的普及,随着柔性生产系统的发展,目前纯粹的这种生产模式相对减少了。
  • 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生产,多见于在一种定型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多个品种的产品。有多个同类型客户标准/非标产品的供应商,比如电子线束生产企业,经常是这种生产模式。
  • 少品种小批量小规模生产。此类生产通常是复杂产品,且可靠性要求极高,所以虽然品种少批量小,但工作量并无显著减少,型式试验、样品验证通常和最终产品验收合为一体。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大型安全设备设施等都属此类。

每一种模式都有较为关键的管理点,或者较为适合的作业特色,以往是难以融合的,所以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就各种模式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了多种标准/技术规范,如ISO/TS16949, IRIS, AS9100, GJB9001等。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生产模式不再单一,而在前中后端均呈现逐步混合的趋势,即从大批量生产转向柔性自动化生产,进而再转向高效、敏捷与集成经营生产方式,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各类标准的统一化,平台的统一化,接口的统一化,信息的一体化。而且,随着现在网络信息传送的速度呈现指数级的提升,各类数据吞吐交换程度也大幅提升,为以上统一/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全过程的智能设计、生产、管理

一直以来,德国都是标准制定和输出标准的大国,其中以 DIN 德国标准化学会(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和 VDA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ERBAND DER AUTOBOMIL INDUSTRIE)为龙头,对外输出。以我相对较为熟悉的汽车行业来说,VDA 的标准覆盖面之广、之细、之权威,已成为推崇 ISO/TS16949 的组织的重要参考资料,特别是 VDA6.3 过程审核和 VDA6.5 产品审核,基本上成为组织应用的事实(指定)标准。

  • VDA1: 汽车制造商及其供方存档责任件
  • VDA2: 供方质量保证(供方的选择/样品检验/批量生产件的绩效)
  • VDA3.1/3.2: 汽车制造商及其供方的可靠性体系
  • VDA4.1: 批量投产前质量保证--伙伴式合作/流程/方法
  • VDA4.2: 批量投产前质量保证--系统FMEA
  • VDA4.3: 批量投产前质量保证--项目策划
  • VDA5: 检测过程的能力
  • VDA6: 质量审核的基本准则—审核和认证
  • VDA6.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形产品
  • VDA6.2: 体系审核--服务
  • VDA6.3: 过程审核
  • VDA6.4: 体系审核--生产工装设备
  • VDA6.5: 产品审核—有形产品
  • VDA6.6: 产品审核--服务
  • VDA7: 交流质量数据基础—质量数据的处理--信息
  • VDA8: 挂车,车身和装箱制造厂质量保证指南
  • VDA9: 排放和耗油

产品标准就更不用说,DIN每年输出/更新约1,500个标准,而80%能为欧洲各国所使用,凡是进入欧盟的产品也必须符合这些标准。这在实际上扩大了德系标准的影响力。而这影响力直接/间接地使除了产品之外的很多基础性工作,比如设计平台,比如数据接口,比如数据记录要求内容,软件硬件都开始向着统一化、标准化、模块化集中,这是未来智能化生产车间的基础条件。

在泛物流概念上,这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大的流派。一是以日系企业为代表的JIT (Just-In-Time, 准时制生产方式,又称一个流),JIS (Just-In-Sequence, 准时化顺序供应) 生产/供货模式,强调拉动式的生产,强调过程的快速反应和快速支援(比如多能工),尽管也有多个系统和数据的支持,但对人的依赖程度更高。

而以德国制造为代表的欧系则更强调通过系统、数据来进行自动化控制,也一直把这个理念贯穿到了整个物流和制造过程中,比如AGV自动小车代替人工送货至线边,比如更多地使用焊装机器人取代手工焊。

当然,现在的工厂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同质化的,但总体而言,欧美系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仍普遍高一些。

以上的种种基础和前期工作,虽然投入巨大,但是形成规模后,将大大提高过程管控的精度,这将是非常领先的模式。至少,我个人感觉,优秀的企业,在供、产、销三个分支的整个过程管理上已有雏形。比如JIT, JIS相结合,有效运用 Milk Run 的取货/配送系统,建立在更加精准地满足,适当引导前提下的客户需求连动生销的长程计划等,都非常有技术含量。 这一切的建立和实现,还在于互联网/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大量数据的传送、存储、系统性分析和即时处理也有了质的提高。

初步研究之后,我认为工业4.0这个概念绝不是一个噱头,它的基础已经基本成熟,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完善并且形成了正向的循环,未来很可能加速发展。可能的阻碍在于世界并不是集权的,多个利益团体基于自身的考虑,所采取的策略可能会延缓,甚至扭曲这一进程,但是,如同工业革命一样,真正先进的技术终将淘汰旧有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会越来越占主流。

但是,这是否是革命性的变化呢?个人认为未必。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其核心均是能源应用模式的根本性变化,而工业4.0的概念也暂时仅限于/基于现有技术的优化和发展,但它一定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一进程,也许将持续几十年,才能达到初步完善,然后,我个人认为将很有可能在两个方向 - 量子层面的各类应用,或生物技术的整合方面进行突破。

答完了,我脑洞开得还是蛮大的。哈哈哈。

四、德国工业4.0和人工智能:一个前瞻性的合作

引言

德国工业4.0是指通过数字化、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工业生产与信息交流的智能化革命。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文将重点探讨德国工业4.0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并分析其对德国工业的影响。

德国工业4.0的基础

德国工业一直以来都以制造业为核心,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工业4.0的概念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工业4.0的基础包括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制造等技术,这些技术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全面自动化、信息共享和定制化生产。

德国工业4.0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在德国工业4.0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工业系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生产环境。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预测性维护和远程监控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故障时间。

德国工业4.0与人工智能的优势

德国工业4.0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工业企业可以更好地分析和利用大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潜在问题。

挑战和应对

当然,德国工业4.0与人工智能的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时间。其次,相关法律和隐私保护问题也需要解决,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性。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结论

德国工业4.0与人工智能的合作是一个前瞻性的合作,将为德国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德国工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并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定制化。我们期待这个合作能够为德国工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增长。

五、德国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工业“4.0”的核心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智能工厂等技术性的手段,或者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标签贴到所有的产业上,而是透过这些新兴技术和方式的运用,形成“产业供应链+”,亦即我们所说的产业智慧供应链。具体讲,智慧供应链对各个产业的影响是深刻而又全方位的。

六、工业4.0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

工业4.0正在彻底改变企业生产、改进和销售产品的方式。

人工智能的独特之处

人工智能(AI)使机器能够从经验中学习,调整以适应新的输入,并执行类似人类的任务。

其允许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行为,但速度要快得多,处理能力也比人脑强得多。

人工智能提供创新服务的优势,以及提高规模、速度和准确性的潜力。

七、工业4.0前景

工业4.0前景

工业4.0是一个紧密联系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概念,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工业界对于工业4.0的前景寄予了厚望。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工业4.0的前景愈发广阔。

工业4.0的前景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更体现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让机器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调控,实现自主协作和自适应功能。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将为工业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包括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以及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

工业4.0的前景与智能制造紧密相连,智能制造的发展将为工业界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工业4.0必将成为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的强大动力。

个性化定制与工业4.0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和个性化,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工业4.0的前景之一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工业4.0时代,企业可以通过智能生产线和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产品的快速定制和灵活生产。个性化定制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带来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资源高效利用与工业4.0

随着全球资源的不断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资源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工业4.0的前景之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包括能源、材料等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利用。

工业4.0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最小化。资源高效利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工业4.0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工业界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工业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抓住工业4.0带来的机遇,共同推动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八、德国工业4.0战略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您好!德国工业4.0的主要内容是: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信息物体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九、德国工业4.0互联网有何意义500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十、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德国将之称作“工业4.0”,美国定义为工业互联网,中国或沿用德国的定义,或称作互联工厂。

三个“工业4.0”有何不同

核心观点: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解决产品质量提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制造业升级转型等基本问题。

最早由德国提出、现在已经在世界上几个工业大国开始进行实施的、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相融合以提升工业水平的国家产业战略,正在深刻影响今后的全球工业产业布局。

德国将之称作“工业4.0”,美国定义为工业互联网,中国或沿用德国的定义,或称作互联工厂。

工业4.0将整体提升企业、行业、国家的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互联

除了基础层面的生产设备之间,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互联外,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互联等更深层次的概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2、集成

这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端到端的集成,也包括一个产业链及其相关行业的纵向和横向集成;

3、数据

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大类的发展将使得工业领域实现对产品、运营、价值链等一系列内外部数据更为科学的管理和把控;

4、创新

由技术创新所引领的一系列产品、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将形成大规模的良性创新循环,带动相关各工业链条内的技术提升;

5、转型

在前述的各项变革基础上,工业领域内也将实现若干转型,比如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等。

我们在此将对德美中三国的工业4.0规划进行对比,以便相关机构和企业对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行业和公司发展策略。

德国的工业4.0规划

德国提出并实施工业4.0战略,是其应对最新技术发展,全球产业转移,以及自身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国家级战略。历史上,在工业2.0及之前的世界工业变革中,德国一直是作为世界工业化领导者、行业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姿态出现。然而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工业3.0以来,美国在新产业发展上独占鳌头,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其中的表现却乏善可陈。面对着美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并提高其产品和技术在高端工业市场竞争力的局面,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成本优势和技术升级从低中端开始向上对全球市场的蚕食,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传统工业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因此,由德国默克尔政府发起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工业4.0,希望重塑自己在工业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并解决老龄化等问题的积极应对战略。在这一高度下,德国本身的工业4.0规划,非常侧重借助信息产业将其原有的先进工业模式智能化和虚拟化,重视智能工厂和智慧生产,并把制定和推广新的行业标准,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即德国的工业4.0的产业集成。以在其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智能工厂战略为例,其设计中,人、机器和资源将会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生产出来的智能产品能够理解自己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如何使用,并积极协助生产过程。这种设计集中体现了德国的变革思路:将信息技术引入其有着传统技术优势的“刚性”工厂,通过大数据和虚拟化等工具增强其产品的柔性,也就是生产过程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定制化的程度,来达到以信息技术的“器”为其制造业所用的目标,并将此模式标准化,加以推广。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规划

近年来,虽然美国依旧在航空航天、芯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其制造业内部空心化的局面,和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丢失已经很难通过简单的政策调整或商业方式加以扭转。与德国渴望利用新的变革重塑领导地位类似,美国亦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一场具有变革性的制造业模式转变,这样才能使其从本质上突破现有的国际行业格局,再次实现在新的制造业中的复兴。与此同时,美国同样面临类似的人口结构问题,和国际消费者对产品定制化多样化的要求也从内外部促使美国利用其在信息产业的优势对制造业加以改造。

美国于2012年启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这一被称为“再工业化”的思路得到全面阐释。其中提出要发展包括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及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其核心是鼓励创新,并通过信息技术来重塑工业格局,激活传统产业。这种从CPU、系统、软件、互联网等信息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自上而下”的重塑制造业,与德国的从制造业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造制造业的“自下而上”的思路完全不同。近年来GE等制造业公司倡导的将重心放在互联网上的“工业互联网”策略,以及谷歌等高科技公司向机器人、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的渗透,可以说是美国工业4.0思路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工业4.0规划

异于德美,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目前尚未进入世界级的制造业强国,在发展时期上也处于西方国家已经经过了的工业2.0和3.0并行发展阶段。既没有德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的雄厚基础,也缺乏如美国般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技术。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解决产品质量提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制造业升级转型等基本问题。这种“边跑动边调整”,最终达到工业4.0的理想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挑战性非常大的课题。

因此,中国的规划思路是在继续大力发展先进工业技术的同时,紧盯新的信息产业发展动向,实现二者共同进步,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我们看到中国领先的家电企业、电子类高科技企业正在对工业4.0进行布局, 一个切入点是“智能工厂”或是“互联工厂”。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基础上,集成MES系统,计划、调度、生产,做到人和机器的高度匹配,从而可能在较低成本下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但是中国距离全面有效的管理信息和综合使用信息、大数据还有相当的差距。除了单个企业之外,行业也正在开始建立一些联盟,进行产业集成。工业4.0的产业集成要求企业横跨设计、制造、物流、环境、人的活动等产业链要素,通过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加以控制:收集所有数据,通过控制技术和相关环节实现互动、组织生产。通过产业集成,未来整个产品需求、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链条中捕捉到的数据都可进行实时分析,帮助决策,而且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将自动发送警告并协助处理。这些技术在中国都是相对薄弱的,单个企业无法实现这些革新性变化,需要跨行业乃至政府的力量加以推动。

在实现工业4.0的进程中,德美中三国均希望借此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在政策和资金层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在战略理念和操作方式上,德美等制造业强国或者将传统工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或者以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工业,渐进式的进入工业4.0时代;而在制造领域相对落后的中国,则需要实现从工业2.0到4.0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进程既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同时又能够给广大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带来西方国家当下所缺乏的大量商机和快速发展前景。

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众多利益相关方对这一重要的时代机遇的把握能力,将决定这一个新的工业时代的经济版图。

我是歌手张宇迷迭香
人工智能:一个潜在的威胁?
相关文章